|
RTHK Radio4 “R4 Buddies” 香港電台第四台『四台插班生』《四台插班生》是本港唯一古典音樂雜誌式節目,由香港電台第四台製作,逢星期六下午二時正至四時正播放。繼2012年8月,香港交響管樂團很榮幸再於2013年11月2日獲邀接受訪問,分享同年夏季樂團到荷蘭參予世界管樂大賽的經歷。又介紹11月17日假香港大會堂舉行的年度音樂會《極激貝多芬》的節目內容。身為當晚的獨奏者,團員之一的陳中豪更即場演出一段薩克管樂曲。
《R4 buddies》 is Hong Kong's only classical music radio programme. It is produced by RTHK Radio 4 and is broadcast live every Saturday afternoon from 2-4pm. Following on from their interview in August 2012, the Hong Kong Symphonic Winds was very proud to be invited back again to the show. During the interview on 2nd November 2013 we shared our experiences of taking part in the World Music Contest in Kerkrade, Holland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3 and announced that the HKSW annual concert will be held on 17th November in the City Hall concert hall. This year's concert is entitled "Extreme Beethoven". During the programme, HKSW member Mr Jeffrey Chan, who will be the saxophone soloist for the upcoming concert gave a short musical demonstration. (02-11-2013) |
鍾:男主持鍾子豪
梁:女主持梁倍嘉
李:音樂總監李樹昇
陳:團員陳中豪
溫:團員溫志堅
梁:除了上一小時我們嚴重的陰盛陽衰,但這小時剛好相反。
鍾:有這回事?
梁:我們有三位俊男,都是音樂才子。
鍾:是4位,謝謝。
梁:這次邀請了一位老朋友再來。
鐘:可以這樣說嗎?人家接受嗎?
梁:其實在一年多前他們已經來過介紹一場二十五週年的音樂會。
鐘:我記得,傳奇,再創傳奇。
梁:對,我本人認為他們這隊樂團非常難能可貴,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同一位老師教導,而且大部分團員都是來自同一所學校,所以我認為香港交響管樂團的默契會很好。
鐘: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大部分的團員都是男性?不如讓他們自的介紹一番,首先由李老師開始。
李:大家好,我是李老師,是樂團的指揮及音樂總監。
溫:我是小堅,是樂團的團員。
陳:我是陳中豪,我是薩克斯管樂手。
鐘:很高興邀請你們聊天,首先讓我介紹一場音樂會,將會在十一月十七號舉行,名為極激貝多芬,是其中一首樂曲的名字,待會再介紹音樂會的詳情,但你們的樂團組成了很久嗎?
李:今年已是二十六年了,都有一段時間了,樂團人數漸漸增加,這是一件好事。
鐘:剛才我說看見照片和印象中的宣傳品都較多男性的演奏家,是不是樂團的性別分佈不平均?
李:對,不過現在情況好轉了,因為最近學校女生人數增加了,所以學習樂器的女生增加了,我相信五年後男女的比例會較平衡。
鐘:好的,令外兩位團員你們加入香港交響管樂團有多久了?
溫:都有一段時間了,大約十多年。
陳:其實我也加入了十多年了,因為我們都是由聖文德書院剛學習樂器,有了少許成就便加入香港交響管樂團了。
梁:我知道這次香港交響管樂團到來除了介紹將會舉行的音樂會外,還會分享在荷蘭的比賽,聽說還代表了香港獲得金牌。
李:對,這是一場世界音樂比賽,在荷蘭4年舉辦一次,有一點像奧運.來至世界名地的樂團都會在這小鎮比賽,在這小鎮會舉辦一整個月的音樂比賽和户外表演,是管樂的盛事。
鐘:這次是你們或香港朋友第一次參與這比賽?
李:我們是第一次,因為路途遙遠和需要一定的費用加上要求的水平高,所以我們要累積足夠的能力參加。
鐘:這次出席的團員大慨有多少?
李:這次出席的團員有五十位。
鐘:數目不少,令外兩位團員有沒有參與這次比賽?
溫:有,我們都有去,今次機會很難得,其實我們的團員有很多都不是專業的音樂家,有很多都有自己的工作,有很多去比賽都要請假,沒有時間理會家人和朋友,因為要有很多時間排練。整個荷蘭旅程共九天,當中比賽只有一天,旅程當中我們與當地一個小樂團作交流,我覺得十分有意義
梁:依據你的說法,比賽的門檻頗高.首先要呈上一段錄音給評審甄選,然後每個地區只限三隊樂團作賽.你認為有那一隊樂隊的印象較深刻?
李:在每一天的比賽有不同隊伍作賽,我們不能欣賞所有隊伍作賽。加上我們在德國有不同的交流活動,所以未能欣賞所有隊伍。但我們能夠欣賞的樂團中,歐洲隊可算是最高。由於地利的關,所以他的所有團員都能出席比賽,他們團員人,數達一,百多人。 在每一天的比賽有不同隊伍作賽,我們不能欣賞所有隊伍作賽。加上我們在德國有不同的交流活動,所以未能欣賞所有隊伍。但我們能夠欣賞的樂團中,歐洲隊可算是最高。由於地利的關,所以他的所有團員都能出席比賽,他們團員人,數達一,百多人。
溫:荷蘭的隊伍表現也不錯。我認為他們表現優良是有主場之利。
李:他們的實力非常驚人。
溫:令我們大開眼界。
李:其他國家並有不俗表現。泰國隊表現十分好,一時冒起,樂團的水平亦有不少的提升。
鍾:陳中豪,你對這旅程有什麼感受和得著?
陳:最深印象就是外國隊伍實力十分强勁,即使早前在美國進修時欣賞過不少專業樂團,不過在這西方音樂的發源地,發覺這裡的樂隊水平超凡。
鍾:你認為管樂團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吸引你?
陳:例如樂團的音色上有很大的變化,我記得最高級的組別-專業組,他們的參賽歌曲是Straivinsky的Petruska,雖然他們是管樂團,但我坐下來聽到就是與管弦樂團無異的音色。
鍾:首先作更正,比賽歌曲是芭蕾舞劇選段。根據你的說法,樂團的音色有很大的變化,剛才李老師說,台上有一百多人比賽,人數可媲美管弦樂團,在這裡我有一個疑問,人數較多時,容易完成一件事,因為樂器數量多,這樣音色厚薄和張力上的變化較大,不過人多亦會造成較大的混亂,音色要一致和諧地變化,如果有一位團員音色太過突出,你有感到有問題,人多時候好還是人少時候造成不平衡的情況出現好?
李:就我所見,歐洲音隊善於合作,不論人數有多少,他們的音色底子較厚,他們的音量可以很小。
鍾:管樂要控制小聲是否很困難?
李:小聲不太難,但音色和音準方面會比較難。
梁:例如一名有穿透力的小提琴家在拉奏十分輕的音量,遠在入口的觀眾也能感受到他正在拉奏十分輕的音量。
李:是,這就對了。我在上年的藝術節的演奏時聽Nigel Kennedy被他的演奏震攝了,他拉奏很輕的音量,全場因而安靜下來。
鍾:現在讓我們一起聆聽一段再創傳奇音樂會錄音,音樂會有什麼精彩片段?
李:片段有斯拉夫進行曲,由柴可夫斯基所作,這段錄音就是我們送往荷蘭比賽作甄選。
鍾:我們開始吧?
(播放音樂: 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
鍾:正在欣賞的錄音是在上年的再創傳奇音樂會現場所錄的,香港交響管樂團。李sir,這首音樂作品稱什麽?
李:Marche Slave,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鍾:很好聽,這個管樂形式是另一番風格。好了,今天我們很開心可以邀請三位到電臺分享在過去的日子在這隊樂團的不同經歷和展望最近有什麽新的音樂會。我知道這隊香港交響管樂團已經創立了二十多年。對我來說,歷史也不短,已經二十多年了,那些團員也應該轉了很多個時代吧?
李:是啊,都已經很多個時代,數下來都已經五六個了。
鍾:你是不是第一代?
李:是啊,我是第一代。
鍾:創團成員?
李:沒錯,所以我是老一輩。
鍾:那麼目睹著這隊樂團二十多年的成長,音樂上的風格有沒有什麽改變或者是怎樣邁向成熟?
李:有啊有啊,在我們最初期成立的主要目的都是維繫著一班舊生。因為有很多畢業之後都沒有地方落腳的,但不過空有一身好武功,那當然要敘舊,有空的時候就去演奏,一起演奏一些樂曲來開心一下。所以那時的樂曲都是用學校的樂曲為主,但慢慢地我們有一些規模,也被人賞識。那我們自己開了很多場音樂會,開始引進一些經典的管樂作品。例如我們最近十一月會有一場音樂會,會演奏Alfred reed的作品。Alfred reed在管樂界享負盛名,基本上他在美國推動了整個管樂界。我們都會演奏他的作品,那時候都已經接觸這些比較成熟的作品。人數慢慢增加了,學音樂的人多了,我們就開始挑戰一些改編作品,例如Marche Slave這些作品。到現在,在這近這十年來有很多好的管樂原創作品,無論日本,美國,歐洲也有很多的。我們就集中在這裡找新的音樂。
鍾:像是一些比較現代的音樂?
李:是啊,現在在管樂界不是純粹’現代音樂’,不是管弦樂團那些完全聽不明白的歌。它們都是保留管樂的特性,比較接近人聲。因為管樂可以很大聲,我們的張力會比較大。變成我們在演奏強弱的對比,就是另一番風氣。
梁:其實快要踏進二十六週年,有沒有想過樂團未來五年十年的方向會大約向那個方向發展?
李:我們也有想過的,我們自己有一個藝術議事會談談將來如何,當然要考慮一個接班人。
鍾:這麼快?還這麼年輕。
李:要的,培養一個人要十幾年。看陳中豪就是由小培養到大。另外我們會擴團員數目。因為去了歐洲之後,發現原來五十多人是不夠的,起碼都要七十多人。還有樂曲上開始希望未來四年會挑戰更多歐洲新派作品,目標當然是四年之後重返荷蘭的比賽舞臺。
鍾:另外有兩名團員在這裡,你們成為這個樂團的團員都很久了,也有很多豐富的演奏經驗。今次你們也有去歐洲交流和比賽,你們覺得香港或者是你們這隊樂團在世界的位置或是角色或是明日發展會如何?例如你看見很多歐洲樂團很多歷史,已經百幾年了。你們都屬於比較年輕的,但你覺得那個音樂特質或是香港管樂界方面有什麽新的體會呢?
陳:學習了很多事情,在觀察一些外隊對於音色的變化和技巧等等。雖然我們有二十六年的歷史,但是對比起歐洲其他外隊來說,其實我們只是管樂界的雛歌。但是隨著我們的發展,團內越來越多團員像我一樣去修讀音樂。
鍾:走專業的路線?
陳:對,走專業的路線。其實慢慢發展下去,我們已經踏上專業的第一步,但未來的路還是很長的。
溫:回應陳中豪師弟所說的,雖然我不是專業演奏音樂,但是也很鼓勵我們這些不是專修音樂的團友可以回來一起演奏,目的就是像歐洲樂團。其實它們有百幾年的歷史,可能坐在前面的演奏家,他爸爸就在旁邊演奏,他的爺爺在後面打鼓。我們去到歐洲就是感受到這種感覺,他們的文化,音樂是一代一代傳下去。希望我們樂團都可以這樣。
梁:其實我也感覺到,因為小堅之前說過他們有自家培育本地的獨奏者陳中豪會在今次的音樂會上演奏Claude T. Smith's Fantasia for Alto Saxophone。我知道中豪本身在香港接受教育,之後在美國讀碩士。今次去了歐洲會不會覺得不同的吹法有什麽不同?
陳:也很不一樣,雖然美國管樂發展都非常蓬勃,但是比起歐洲還是差一點點。如果香港和美國比較,又會差多一點。所以香港和歐洲的距離就比較遠。
鍾:你這個距離比較很清晰。
李:或者我再補充一點。我想在亞洲區,日本的管樂就稱一哥。差不多演奏管樂的都會找找他們的比賽歌。我們和日本的距離差十年或十五年左右,視乎是什麽級數。以歌曲來說,日本和歐洲也差十年左右。以我們最近演奏寫得比較艱深日本的作品,相對於歐洲比較艱深的作品就差很大距離。剛才說過我們去歐洲比賽的那首Extreme Beethoven這首歌是十八分鐘的。十八分鐘這麼長的樂曲在日本是很少的。但是在歐洲,十八分鐘是普普通通的長度。有一些是二十多分鐘,甚至是一個小時也有。沒有百幾人是演奏不了,因為會很累。
鍾:所以還有空間去讓年輕一代去努力的。那麼中豪已經帶了他的樂曲,為我們現場演奏的他喜歡的樂曲。今天你會演奏哪個作品?
陳:是一個法國作曲家,Maurice Ravel的Piece en forme de Habenera。
鍾:用不用準備你的薩克斯風?
陳:已經準備好了。
鍾:那交時間給你演奏。
(現場演奏: Maurice Ravel的Piece en forme de Habenera)
鍾:好,多謝陳中豪剛才在我們的錄音室裡為我們現場演出這一首拉威爾十分動聽的作品。Carmen,我發現他吹奏出來的音色很溫暖,是嗎?
梁:對!這是屬於美國樂派的吹奏方式嗎?
陳:算是吧,哈哈。不過這是一首法國的作品,我也嘗試用一種…
梁:近似歐洲的音色演奏出來?
陳:是的,沒錯。
鍾:十分精采。我想再問中豪多一點,由你自小開始學習吹奏樂器,加入了學校的樂團,然後成為香港交響管樂團的成員,長大後再向專業發展,攻讀音樂。回顧過去,其間有沒有一些特別的事件,或者一個時刻令你立定主意決定成為一個音樂家呢?
陳:其實是有的。記得有一年偶然地跟隨了我當時的老師,杜淑芝小姐—一個香港的專業薩克斯風手,是第一位專業的薩克斯風老師。我跟隨了她到台灣參加一個音樂營,就聽到她的老師,一位美國薩克斯風樂手Otis Murphy舉辦的獨奏會。令我覺得很震撼,我很想成為像他一樣厲害的樂手。
鍾:很感動!
陳:沒錯,很感動。
鐘:有沒有流眼淚?
陳:有,真的有。當時他演奏的樂曲就是今場音樂會我會獨奏的幻想曲。終於有一天可以達到我的目標,一個小小的目標。終於可以演奏薩克管幻想曲。
鍾:在今場的音樂會就可以欣賞。但你有沒有壓力?當年聽到這首樂曲很感動,到自己演奏的時候心情如何?
陳:其實現在我很緊張,雖然距離音樂會還有兩個星期。
鐘:兩個星期很快。
陳:沒錯,因為這首樂曲的技巧很難,它的音區是超過了薩克斯風本身的音區。
鐘:這麼厲害?怎樣做?
陳:對,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我們會稱為超高音的技巧。希望那天會有個很好的演奏。
鐘:好,看你那麼熱愛音樂,相信對音樂一定很有感情。是不是,Carmen?
梁:是,李sir,那天我們除了可以聽到Claude T. Smith's Fantasia for Alto Saxophone作品之外,還會有什麽曲目?
李:剛才我提過基本上管樂團都會演奏過Alfred Reed的Armenian Dances Part 1,這是經典的作品,亞美尼亞這個地區的民族舞曲。它把幾首作品連串起來,感情很豐富。
鐘:是不是很厲害?我覺得亞美尼亞的音樂節奏感會比較…
李:它有溫柔,有澎湃,有活潑,有豪氣,雄壯。什麽都有一些,這首樂曲很值得去聽。
梁:所以第二首演奏曲目無言之歌就作中和作用?
李:是的。這首歌的作曲家是比較新的德國作曲家,我的意思不是他比較年輕,而是香港人比較少接觸他的作品,他已經是一位很有經驗的作曲家。有一位團員無意中發現這首樂曲雖然很簡單但很悅耳,十分動聽。我們就選取了這首比較溫柔的樂曲來襯托上一首較澎湃的樂曲。
鐘:接著那首就是中豪獨奏的薩克管幻想曲,這首樂曲會不會有樂團來伴奏?
李:會有的,樂團就輕鬆一點,他們的樂譜沒有陳中豪的獨奏困難,不過團員都需要練習。因為它的整個結構一氣呵成,不像其他協奏曲有三個樂章,雖然你聽到快慢有致,但其他團員的伴奏也需要訓練。
鐘:接下去還有兩首樂曲,一首是英國作品。
李: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English Folk Song Suite,這首是屬於管樂界的經典作品之一。聽起來十分簡單,但是版本有很多種,例如有管樂版本,有他徒弟改編的管弦樂版本。這一次,我們演奏的是正常管樂版本。
梁:最後一首要重點推介,因為這與音樂會的名字一樣,名字是極激貝多芬。這是寄去荷蘭的作品嗎?
李:不是,這個是荷蘭比賽指定歌曲。
梁:是為你們贏得殊榮的樂曲?
李:是的,它的英文名字是Extreme Beethoven。是一個荷蘭籍的作曲家,約翰德梅杰的作品,他也是這次比賽的評判。這首作品的特色是貝多芬,他把很多首貝多芬著名的樂曲抽出重組和層疊,像分子料理,十八分鐘長。在樂曲當中經常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旋律。可能在某序曲中或是第五,第六,第七第九交響曲出現了鋼琴協奏曲。這首樂曲加上了很多現代的元素,組成極端,極激的貝多芬。
鍾:樂團方面,還有兩個星期就要演出,你們會每天晚上密鑼緊鼓的準備?
李:每一晚都練習就不會的,會被投訴。
梁:你們在學校練習嗎?
李:是,我們每次練習極激貝多芬都會被投訴,正常練習另加額外排練,一星期兩次。
鐘:你們準備也差不多吧?
李:是的。
鐘:演奏時,李sir你是指揮,會不會演奏樂器?
李:會的,極激貝多芬要演奏。
鐘:一邊吹奏一邊指揮嗎?
李:不是,我們還有馮嘉興指揮此曲。不過他今天因公事繁忙,沒有參與訪問。表演當晚,我與他將指揮各一半。
鐘:好,在這裏預祝你們成功。再跟大家說一次,香港交響管樂團音樂會,標題十分有趣,極激貝多芬,十一月十七日,星期日,晚上八點,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在節目完結前,我們分享一段音樂。
李:這首歌是極激貝多芬,大家細心欣賞,有興趣可以來我們的音樂會聽完整版。
鐘:謝謝三位,再見。
(播放音樂: 約翰德梅杰-極激貝多芬)
梁:女主持梁倍嘉
李:音樂總監李樹昇
陳:團員陳中豪
溫:團員溫志堅
梁:除了上一小時我們嚴重的陰盛陽衰,但這小時剛好相反。
鍾:有這回事?
梁:我們有三位俊男,都是音樂才子。
鍾:是4位,謝謝。
梁:這次邀請了一位老朋友再來。
鐘:可以這樣說嗎?人家接受嗎?
梁:其實在一年多前他們已經來過介紹一場二十五週年的音樂會。
鐘:我記得,傳奇,再創傳奇。
梁:對,我本人認為他們這隊樂團非常難能可貴,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同一位老師教導,而且大部分團員都是來自同一所學校,所以我認為香港交響管樂團的默契會很好。
鐘: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大部分的團員都是男性?不如讓他們自的介紹一番,首先由李老師開始。
李:大家好,我是李老師,是樂團的指揮及音樂總監。
溫:我是小堅,是樂團的團員。
陳:我是陳中豪,我是薩克斯管樂手。
鐘:很高興邀請你們聊天,首先讓我介紹一場音樂會,將會在十一月十七號舉行,名為極激貝多芬,是其中一首樂曲的名字,待會再介紹音樂會的詳情,但你們的樂團組成了很久嗎?
李:今年已是二十六年了,都有一段時間了,樂團人數漸漸增加,這是一件好事。
鐘:剛才我說看見照片和印象中的宣傳品都較多男性的演奏家,是不是樂團的性別分佈不平均?
李:對,不過現在情況好轉了,因為最近學校女生人數增加了,所以學習樂器的女生增加了,我相信五年後男女的比例會較平衡。
鐘:好的,令外兩位團員你們加入香港交響管樂團有多久了?
溫:都有一段時間了,大約十多年。
陳:其實我也加入了十多年了,因為我們都是由聖文德書院剛學習樂器,有了少許成就便加入香港交響管樂團了。
梁:我知道這次香港交響管樂團到來除了介紹將會舉行的音樂會外,還會分享在荷蘭的比賽,聽說還代表了香港獲得金牌。
李:對,這是一場世界音樂比賽,在荷蘭4年舉辦一次,有一點像奧運.來至世界名地的樂團都會在這小鎮比賽,在這小鎮會舉辦一整個月的音樂比賽和户外表演,是管樂的盛事。
鐘:這次是你們或香港朋友第一次參與這比賽?
李:我們是第一次,因為路途遙遠和需要一定的費用加上要求的水平高,所以我們要累積足夠的能力參加。
鐘:這次出席的團員大慨有多少?
李:這次出席的團員有五十位。
鐘:數目不少,令外兩位團員有沒有參與這次比賽?
溫:有,我們都有去,今次機會很難得,其實我們的團員有很多都不是專業的音樂家,有很多都有自己的工作,有很多去比賽都要請假,沒有時間理會家人和朋友,因為要有很多時間排練。整個荷蘭旅程共九天,當中比賽只有一天,旅程當中我們與當地一個小樂團作交流,我覺得十分有意義
梁:依據你的說法,比賽的門檻頗高.首先要呈上一段錄音給評審甄選,然後每個地區只限三隊樂團作賽.你認為有那一隊樂隊的印象較深刻?
李:在每一天的比賽有不同隊伍作賽,我們不能欣賞所有隊伍作賽。加上我們在德國有不同的交流活動,所以未能欣賞所有隊伍。但我們能夠欣賞的樂團中,歐洲隊可算是最高。由於地利的關,所以他的所有團員都能出席比賽,他們團員人,數達一,百多人。 在每一天的比賽有不同隊伍作賽,我們不能欣賞所有隊伍作賽。加上我們在德國有不同的交流活動,所以未能欣賞所有隊伍。但我們能夠欣賞的樂團中,歐洲隊可算是最高。由於地利的關,所以他的所有團員都能出席比賽,他們團員人,數達一,百多人。
溫:荷蘭的隊伍表現也不錯。我認為他們表現優良是有主場之利。
李:他們的實力非常驚人。
溫:令我們大開眼界。
李:其他國家並有不俗表現。泰國隊表現十分好,一時冒起,樂團的水平亦有不少的提升。
鍾:陳中豪,你對這旅程有什麼感受和得著?
陳:最深印象就是外國隊伍實力十分强勁,即使早前在美國進修時欣賞過不少專業樂團,不過在這西方音樂的發源地,發覺這裡的樂隊水平超凡。
鍾:你認為管樂團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吸引你?
陳:例如樂團的音色上有很大的變化,我記得最高級的組別-專業組,他們的參賽歌曲是Straivinsky的Petruska,雖然他們是管樂團,但我坐下來聽到就是與管弦樂團無異的音色。
鍾:首先作更正,比賽歌曲是芭蕾舞劇選段。根據你的說法,樂團的音色有很大的變化,剛才李老師說,台上有一百多人比賽,人數可媲美管弦樂團,在這裡我有一個疑問,人數較多時,容易完成一件事,因為樂器數量多,這樣音色厚薄和張力上的變化較大,不過人多亦會造成較大的混亂,音色要一致和諧地變化,如果有一位團員音色太過突出,你有感到有問題,人多時候好還是人少時候造成不平衡的情況出現好?
李:就我所見,歐洲音隊善於合作,不論人數有多少,他們的音色底子較厚,他們的音量可以很小。
鍾:管樂要控制小聲是否很困難?
李:小聲不太難,但音色和音準方面會比較難。
梁:例如一名有穿透力的小提琴家在拉奏十分輕的音量,遠在入口的觀眾也能感受到他正在拉奏十分輕的音量。
李:是,這就對了。我在上年的藝術節的演奏時聽Nigel Kennedy被他的演奏震攝了,他拉奏很輕的音量,全場因而安靜下來。
鍾:現在讓我們一起聆聽一段再創傳奇音樂會錄音,音樂會有什麼精彩片段?
李:片段有斯拉夫進行曲,由柴可夫斯基所作,這段錄音就是我們送往荷蘭比賽作甄選。
鍾:我們開始吧?
(播放音樂: 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
鍾:正在欣賞的錄音是在上年的再創傳奇音樂會現場所錄的,香港交響管樂團。李sir,這首音樂作品稱什麽?
李:Marche Slave,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鍾:很好聽,這個管樂形式是另一番風格。好了,今天我們很開心可以邀請三位到電臺分享在過去的日子在這隊樂團的不同經歷和展望最近有什麽新的音樂會。我知道這隊香港交響管樂團已經創立了二十多年。對我來說,歷史也不短,已經二十多年了,那些團員也應該轉了很多個時代吧?
李:是啊,都已經很多個時代,數下來都已經五六個了。
鍾:你是不是第一代?
李:是啊,我是第一代。
鍾:創團成員?
李:沒錯,所以我是老一輩。
鍾:那麼目睹著這隊樂團二十多年的成長,音樂上的風格有沒有什麽改變或者是怎樣邁向成熟?
李:有啊有啊,在我們最初期成立的主要目的都是維繫著一班舊生。因為有很多畢業之後都沒有地方落腳的,但不過空有一身好武功,那當然要敘舊,有空的時候就去演奏,一起演奏一些樂曲來開心一下。所以那時的樂曲都是用學校的樂曲為主,但慢慢地我們有一些規模,也被人賞識。那我們自己開了很多場音樂會,開始引進一些經典的管樂作品。例如我們最近十一月會有一場音樂會,會演奏Alfred reed的作品。Alfred reed在管樂界享負盛名,基本上他在美國推動了整個管樂界。我們都會演奏他的作品,那時候都已經接觸這些比較成熟的作品。人數慢慢增加了,學音樂的人多了,我們就開始挑戰一些改編作品,例如Marche Slave這些作品。到現在,在這近這十年來有很多好的管樂原創作品,無論日本,美國,歐洲也有很多的。我們就集中在這裡找新的音樂。
鍾:像是一些比較現代的音樂?
李:是啊,現在在管樂界不是純粹’現代音樂’,不是管弦樂團那些完全聽不明白的歌。它們都是保留管樂的特性,比較接近人聲。因為管樂可以很大聲,我們的張力會比較大。變成我們在演奏強弱的對比,就是另一番風氣。
梁:其實快要踏進二十六週年,有沒有想過樂團未來五年十年的方向會大約向那個方向發展?
李:我們也有想過的,我們自己有一個藝術議事會談談將來如何,當然要考慮一個接班人。
鍾:這麼快?還這麼年輕。
李:要的,培養一個人要十幾年。看陳中豪就是由小培養到大。另外我們會擴團員數目。因為去了歐洲之後,發現原來五十多人是不夠的,起碼都要七十多人。還有樂曲上開始希望未來四年會挑戰更多歐洲新派作品,目標當然是四年之後重返荷蘭的比賽舞臺。
鍾:另外有兩名團員在這裡,你們成為這個樂團的團員都很久了,也有很多豐富的演奏經驗。今次你們也有去歐洲交流和比賽,你們覺得香港或者是你們這隊樂團在世界的位置或是角色或是明日發展會如何?例如你看見很多歐洲樂團很多歷史,已經百幾年了。你們都屬於比較年輕的,但你覺得那個音樂特質或是香港管樂界方面有什麽新的體會呢?
陳:學習了很多事情,在觀察一些外隊對於音色的變化和技巧等等。雖然我們有二十六年的歷史,但是對比起歐洲其他外隊來說,其實我們只是管樂界的雛歌。但是隨著我們的發展,團內越來越多團員像我一樣去修讀音樂。
鍾:走專業的路線?
陳:對,走專業的路線。其實慢慢發展下去,我們已經踏上專業的第一步,但未來的路還是很長的。
溫:回應陳中豪師弟所說的,雖然我不是專業演奏音樂,但是也很鼓勵我們這些不是專修音樂的團友可以回來一起演奏,目的就是像歐洲樂團。其實它們有百幾年的歷史,可能坐在前面的演奏家,他爸爸就在旁邊演奏,他的爺爺在後面打鼓。我們去到歐洲就是感受到這種感覺,他們的文化,音樂是一代一代傳下去。希望我們樂團都可以這樣。
梁:其實我也感覺到,因為小堅之前說過他們有自家培育本地的獨奏者陳中豪會在今次的音樂會上演奏Claude T. Smith's Fantasia for Alto Saxophone。我知道中豪本身在香港接受教育,之後在美國讀碩士。今次去了歐洲會不會覺得不同的吹法有什麽不同?
陳:也很不一樣,雖然美國管樂發展都非常蓬勃,但是比起歐洲還是差一點點。如果香港和美國比較,又會差多一點。所以香港和歐洲的距離就比較遠。
鍾:你這個距離比較很清晰。
李:或者我再補充一點。我想在亞洲區,日本的管樂就稱一哥。差不多演奏管樂的都會找找他們的比賽歌。我們和日本的距離差十年或十五年左右,視乎是什麽級數。以歌曲來說,日本和歐洲也差十年左右。以我們最近演奏寫得比較艱深日本的作品,相對於歐洲比較艱深的作品就差很大距離。剛才說過我們去歐洲比賽的那首Extreme Beethoven這首歌是十八分鐘的。十八分鐘這麼長的樂曲在日本是很少的。但是在歐洲,十八分鐘是普普通通的長度。有一些是二十多分鐘,甚至是一個小時也有。沒有百幾人是演奏不了,因為會很累。
鍾:所以還有空間去讓年輕一代去努力的。那麼中豪已經帶了他的樂曲,為我們現場演奏的他喜歡的樂曲。今天你會演奏哪個作品?
陳:是一個法國作曲家,Maurice Ravel的Piece en forme de Habenera。
鍾:用不用準備你的薩克斯風?
陳:已經準備好了。
鍾:那交時間給你演奏。
(現場演奏: Maurice Ravel的Piece en forme de Habenera)
鍾:好,多謝陳中豪剛才在我們的錄音室裡為我們現場演出這一首拉威爾十分動聽的作品。Carmen,我發現他吹奏出來的音色很溫暖,是嗎?
梁:對!這是屬於美國樂派的吹奏方式嗎?
陳:算是吧,哈哈。不過這是一首法國的作品,我也嘗試用一種…
梁:近似歐洲的音色演奏出來?
陳:是的,沒錯。
鍾:十分精采。我想再問中豪多一點,由你自小開始學習吹奏樂器,加入了學校的樂團,然後成為香港交響管樂團的成員,長大後再向專業發展,攻讀音樂。回顧過去,其間有沒有一些特別的事件,或者一個時刻令你立定主意決定成為一個音樂家呢?
陳:其實是有的。記得有一年偶然地跟隨了我當時的老師,杜淑芝小姐—一個香港的專業薩克斯風手,是第一位專業的薩克斯風老師。我跟隨了她到台灣參加一個音樂營,就聽到她的老師,一位美國薩克斯風樂手Otis Murphy舉辦的獨奏會。令我覺得很震撼,我很想成為像他一樣厲害的樂手。
鍾:很感動!
陳:沒錯,很感動。
鐘:有沒有流眼淚?
陳:有,真的有。當時他演奏的樂曲就是今場音樂會我會獨奏的幻想曲。終於有一天可以達到我的目標,一個小小的目標。終於可以演奏薩克管幻想曲。
鍾:在今場的音樂會就可以欣賞。但你有沒有壓力?當年聽到這首樂曲很感動,到自己演奏的時候心情如何?
陳:其實現在我很緊張,雖然距離音樂會還有兩個星期。
鐘:兩個星期很快。
陳:沒錯,因為這首樂曲的技巧很難,它的音區是超過了薩克斯風本身的音區。
鐘:這麼厲害?怎樣做?
陳:對,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我們會稱為超高音的技巧。希望那天會有個很好的演奏。
鐘:好,看你那麼熱愛音樂,相信對音樂一定很有感情。是不是,Carmen?
梁:是,李sir,那天我們除了可以聽到Claude T. Smith's Fantasia for Alto Saxophone作品之外,還會有什麽曲目?
李:剛才我提過基本上管樂團都會演奏過Alfred Reed的Armenian Dances Part 1,這是經典的作品,亞美尼亞這個地區的民族舞曲。它把幾首作品連串起來,感情很豐富。
鐘:是不是很厲害?我覺得亞美尼亞的音樂節奏感會比較…
李:它有溫柔,有澎湃,有活潑,有豪氣,雄壯。什麽都有一些,這首樂曲很值得去聽。
梁:所以第二首演奏曲目無言之歌就作中和作用?
李:是的。這首歌的作曲家是比較新的德國作曲家,我的意思不是他比較年輕,而是香港人比較少接觸他的作品,他已經是一位很有經驗的作曲家。有一位團員無意中發現這首樂曲雖然很簡單但很悅耳,十分動聽。我們就選取了這首比較溫柔的樂曲來襯托上一首較澎湃的樂曲。
鐘:接著那首就是中豪獨奏的薩克管幻想曲,這首樂曲會不會有樂團來伴奏?
李:會有的,樂團就輕鬆一點,他們的樂譜沒有陳中豪的獨奏困難,不過團員都需要練習。因為它的整個結構一氣呵成,不像其他協奏曲有三個樂章,雖然你聽到快慢有致,但其他團員的伴奏也需要訓練。
鐘:接下去還有兩首樂曲,一首是英國作品。
李: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English Folk Song Suite,這首是屬於管樂界的經典作品之一。聽起來十分簡單,但是版本有很多種,例如有管樂版本,有他徒弟改編的管弦樂版本。這一次,我們演奏的是正常管樂版本。
梁:最後一首要重點推介,因為這與音樂會的名字一樣,名字是極激貝多芬。這是寄去荷蘭的作品嗎?
李:不是,這個是荷蘭比賽指定歌曲。
梁:是為你們贏得殊榮的樂曲?
李:是的,它的英文名字是Extreme Beethoven。是一個荷蘭籍的作曲家,約翰德梅杰的作品,他也是這次比賽的評判。這首作品的特色是貝多芬,他把很多首貝多芬著名的樂曲抽出重組和層疊,像分子料理,十八分鐘長。在樂曲當中經常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旋律。可能在某序曲中或是第五,第六,第七第九交響曲出現了鋼琴協奏曲。這首樂曲加上了很多現代的元素,組成極端,極激的貝多芬。
鍾:樂團方面,還有兩個星期就要演出,你們會每天晚上密鑼緊鼓的準備?
李:每一晚都練習就不會的,會被投訴。
梁:你們在學校練習嗎?
李:是,我們每次練習極激貝多芬都會被投訴,正常練習另加額外排練,一星期兩次。
鐘:你們準備也差不多吧?
李:是的。
鐘:演奏時,李sir你是指揮,會不會演奏樂器?
李:會的,極激貝多芬要演奏。
鐘:一邊吹奏一邊指揮嗎?
李:不是,我們還有馮嘉興指揮此曲。不過他今天因公事繁忙,沒有參與訪問。表演當晚,我與他將指揮各一半。
鐘:好,在這裏預祝你們成功。再跟大家說一次,香港交響管樂團音樂會,標題十分有趣,極激貝多芬,十一月十七日,星期日,晚上八點,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在節目完結前,我們分享一段音樂。
李:這首歌是極激貝多芬,大家細心欣賞,有興趣可以來我們的音樂會聽完整版。
鐘:謝謝三位,再見。
(播放音樂: 約翰德梅杰-極激貝多芬)